“人才資源”是一切發展與競爭的“第一資源”。
進入“十四五”,中國紡織工業強國目標基本實現,產業角色逐步向“引領者”轉變;在疫情變化、中美關系、內外循環、高質量發展等層層疊加的壓力之下,行業亟需一批具有良好素質,能夠取得創新性勞動成果,對產業升級帶來較大影響的“中堅力量”來支撐新一輪的進階之路。
2021年6月,在2020中國紡織行業年度創新人物表彰活動的頒獎典禮上,山東如意集團副總裁、如意棉紡集團首席技術官陳超榮獲“年度創新人物”榮譽稱號,是當年度唯一一個任職于企業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陳超是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色織委員會委員。工作20多年來,他一直從事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致力于紡紗關鍵技術難點的攻關與突破,研究焦點主要使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他主持、參與研究了80余項新技術項目,其中7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6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等獎項。個人先后被評為全國工程科技領域突出貢獻者、中國紡織技術帶頭人、山東省青年科技獎、山東省五四青年獎章,入選第四屆“杰出工程師青年獎”。
“青年”、“紡織”、“科技進步獎”、“高級工程師”以及“山東如意”,這是陳超身上幾個比較清晰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疊合在一起組成了行業發展所需“人才”的基本輪廓。
但在這些關鍵詞的背后是一段有著怎樣個性經歷的職業發展之路?在紡織工業依舊被視為傳統產業的今天,他又是如何堅定決然地走上紡織科研之路,并認定其為自己一生耕耘的土地?在紡織科研領域工作又帶給了他怎樣的人生體驗......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到了山東如意,面對面采訪了陳超。

一個杰出紡織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煉成
陳超是70后,生于1976年的他正值職業生涯的黃金期,對所處領域有著極強的創新活力和必須具備的基本創新能力。
對于陳超的采訪是在山東如意集團新投入使用的科技藝術中心大樓里,屋內窗明幾凈,設計簡約,辦公桌整潔的程度仿佛剛剛打掃過一般,溫暖的陽光透過大廈的玻璃墻投射在桌面上,看不到一絲灰塵。陳超一身干練職業的深色西裝,熨燙平整。他告訴記者,其實這個辦公室并不是他的主要“陣地”,一年四季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他都在做技術、提品質、跑市場。
將近兩個小時的采訪,他認真地講述著他的故事、他的成長、他的理想、他的改變。當你拋出問題時,他會略微停頓思考,然后給出自己的“其一”、“其二”和“其三”,期間你聽不到口若懸河的夸夸其談,也很難看到他任何的情緒起伏。他語速不緊不慢,節奏松弛平穩,敘述清楚準確。整個溝通的氛圍帶給你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誠且真實。
后來我想,這也許這就是科研工作者的職業慣性:充滿理性,尊重事實。
“心慌”、“心定”到“心!保阂粋成熟科技工作者的必經之路
陳超是從大學畢業開始就在山東如意工作的,一直到今天。
1999年西安工程大學(原西北紡織工程學院)畢業,陳超加入山東如意集團!按髮W畢業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沒有特別強烈的從事紡織工作的意愿,當時就是覺得能找到一份工作,解決基本生存問題,先走一步看一步!标惓f道,他并沒有刻意美化自己與紡織的最初相遇,也并不回避初入職場新人時期的心慌不定、迷茫搖擺、逆反不服!袄蠈嵳f,一開始也是有過轉行的想法的,房地產、互聯網在當時都很火熱,但是很快當你開始進入工作狀態,你的心態會有改變!
剛到如意,陳超進入了如意毛紡技術部。紡織圈的人都知道,如意是毛紡起家,其毛紡紗線、面料代表著中國毛紡的頂級水準。如意毛紡技術部“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模式讓陳超感受到了學生時期完全沒有經受過的氛圍與壓力!澳忝鎸Φ牟皇强荚、考級和考證,而是企業實打實的技術創新和生產應用,這個轉變是巨大的,確實一時難以適應!标惓f道。
而如意毛紡部對他們的要求是怎樣?陳超用了“嚴苛”這個詞來形容。
“在如意干技術絕對不存在‘差不多就行了’這種說法!标惓貞泟傞_始接觸技術工作時的經歷:“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做一個工藝單一直從晚上七點多做到凌晨兩點,反反復復,不斷被否定,不斷再修改。每一次你自己已經覺得是最優的方案了,但到了領導那里還是會提出更優的思路,當時真的心態分分鐘就要崩!标惓瑧蛑o的說道:“那過程真的是‘折磨’人!
但正是這樣一次次的磨煉,在年輕的他心中建立了對科研工作基本的敬畏心。
“你必須認真對待每一個研究課題,每一項工藝設計,每一次優化提升,因為你的工作決定著之后后道生產過程中成本的控制,質量的保證以及最終客戶的滿意,容不得半點馬虎!

在如意毛紡技術部陳超一干就是十年,這一段經歷也被他稱為自己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段經歷!霸谌缫饷彶抗ぷ,會有一種被逼著往前走的感覺,老前輩、老領導身上對技術工作嚴謹的態度,認真的作風,不服輸、勤于鉆研的精神都會讓你不斷給自己施壓。同時,想要縮小差距,迎頭趕上的自我驅動也會正向的促進你個人工作能力的提升!
在如意毛紡技術部的十年讓陳超原本浮躁的心漸漸沉了下來,他開始思考工作的意義,科研的價值。他的心態也從一開始的“心慌”走向了“心定”。
“其實任何一項工作,當你開始慢慢專注下來,深入進去的時候你都能獲得樂趣與滿足,科研工作更是如此。當你發現通過你的智慧和努力使得原本不能實現的技術成功實現突破;當你開發的產品能夠讓客戶愛不釋手,能夠引領行業潮流,能夠被廣大消費者接受;當你的工作開始給公司創造直接的效益,甚至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那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是難以言喻的,也會成為你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
隨著陳超能力的提升,漸漸適應了如意技術研發工作的節奏和標準,再加上他比較沉穩的個性、敏銳的思維、極強的洞察力,他很快成長了起來,一路從技術員、設計師、技術部長、干到毛紡副總兼如意總廠的廠長。2007年他參與的“如意紡”質量攻關小組,攻克了紡紗條干、強力及毛粒的難點問題,每年給公司帶來2000多萬的經濟效益。2008年,他負責研究的“超輕壓力洗呢整理技術”項目,使超輕薄面料在無壓力的狀態下洗呢,解決了超薄面料在傳統洗呢過程中易出現磨損的質量難題,為公司高端產品質量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每年為公司帶來300萬元效益。2009年,他負責的濟寧市重大專項“羊毛染色智能化加工系統研究與開發”,實現了羊毛染色技術的新跨越,每年為公司節約費用200余萬元......看得見的收益與成效使得陳超更加堅定了自己工作的價值。
之后,從2014年開始到2017年,陳超被集團任命到英國泰勒(TAYLOR&LODGE)毛紡分公司任總經理,公司所在的約克郡哈德斯菲爾德地區,有著悠久的紡織歷史,是歐洲工業革命的中心,在這里陳超開闊了視野,樹立了全球化的發展格局觀,開始從產業發展史的角度審視中國紡織工業的技術創新,思考產業未來的技術研究方向。而他自己也從一個單純的技術工作者轉換身份成為了技術管理者,對于行業有了更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己的心態也漸漸從“心定”轉向了“心!。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我逐漸認識到了紡織行業自身屬性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這門學科雖然不似航空航天那般高高在上,也不似信息技術那般深不可測,但這門學科有自身無法替代的重要意義和同樣充滿未知的挑戰樂趣。更重要的是,當你開始思考中國紡織如何實現超越,如何與世界頂級水準競爭的時候,作為一個科技創新工作者,你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去做,且非常有價值的事等待著你!

始于“偶然”,終于“熱愛”;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陳超的紡織科研人生始于命運的偶然。
陳超并非出身紡織世家,上大學前,對于紡織專業的認知幾乎是零,學生時期也談上什么紡織情懷!捌鋵嵨沂呛芘既坏臋C會進入到紡織工程專業學習的!标惓χ嬖V記者,非常坦然。
“但我很幸運,來到了山東如意這樣一個平臺!标惓f道!凹瘓F‘德載品質、競顯卓越’的企業文化,我認為是非常優秀的企業文化,對員工價值觀、人生觀、事業觀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影響!标惓嬖V記者,山東如意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每年都會投入巨資幫助青年大學生再次提升進步,全額資助他們到青島大學、江南大學、東華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脫產學習。陳超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2014年他在公司全額資助下攻讀了清華大學工業設計的研究生,現在他是東華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主攻方向為先進紡織制造技術。
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比瞬攀瞧髽I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山東如意對員工個人成長的重視使得員工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來自公司、組織的關愛。在公司人才培養體系中學習深造的他們,不僅個人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對公司充滿著感恩,反過來也以更加熱情地工作態度,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更加創新的工作思路回饋公司,進而促進了公司實力的壯大,提升了公司的競爭力。這樣的良性循環對于雙方都是受益匪淺。
陳超告訴記者,申請深造的員工,公司衡量其最重要的一項標準就是——這個年輕人是否真的熱愛紡織行業。
其實這并不意外。熟悉山東如意的行業人士都知道,這家企業是在主席邱亞夫的帶領下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國營毛紡廠起死回生發展到今天的,這家企業對中國紡織行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主席邱亞夫更是一個有著深厚紡織情懷的實業家。對紡織行業的熱愛與專注已經融入了每一個山東如意人的血液里。

更重要的是,對于做科研工作來說,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做技術工作其實很苦,很累,經常加班,也比較枯燥。遇到項目關鍵節點的時候你會一直守在生產現場,半步也不能離開的盯著結果,凌晨一點、兩點、甚至通宵都是常有的事。這個時候如果你沒有一份發自內心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對科研工作的專注,對項目結果的執著,其實你是很難堅持下來的!标惓f道。對此他深有感觸。
2004年,陳超開始參與如意《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及產業化》的課題攻關,也就是之后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如意紡”項目。該項目從根本上解決了環錠紡成紗必要條件的局限,使得原本受限于長度、細度等指標,無法進行紡紗的纖維也能夠被紡織所用,突破了常規紡紗技術,革新了紡紗裝備!叭缫饧彙奔夹g是我國具有獨立自主產權的原創技術,是中國紡織的革命性成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紡織行業第一個獲得國家科技一等獎的項目,如意也因此奠定了自身在紡紗技術的全球領先地位。
回憶起當時的過程,陳超說:“刻骨銘心”!罢吣,犧牲了無數的休息時間,項目團隊在丁彩玲執行總裁的帶領下經歷了成千上萬次的失敗,為了驗證一項項技術的可行性,無數次在設備旁邊工作到深夜凌晨,記不清次數的吃住在生產現場和實驗室里。頂著星星來、踏著月亮回基本是常態......但正是這種執著的精神和超凡的努力才取得了這樣偉大的研究成果!

如意紡突破了“超高支紡紗”的技術極限,紡制出500英支棉紗(國際記錄300英支)和500公支毛紡紗(國際記錄240公支),這是國際上最輕薄的高檔面料。陳超告訴記者,當時公司決定做這個項目并不是為了獲得這么高級別的表彰,只是為了實現公司自身科技紡織的高端化轉型,解決行業一直以來的紡紗技術難題,F在回過頭來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在攻關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顆堅定的心,沒有一份對行業的熱愛,很可能你就會在失敗的路上放棄了。
從“我”到“我和團隊”,不斷培養優秀的紡織技術人才
秉持著這份對紡織科研事業的執著與熱愛,陳超兢兢業業的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突破。
他相繼主持開發了1000多個新產品,獲得中國紡織面料設計大賽金獎和銀獎各1項,入圍新產品中國流行面料15個,獲全國唯爾佳杯6個,獲全國名優精品2個;他主持的《極細高檔精紡面料的開發》項目獲山東優秀新產品一等獎、《極細羊毛超薄面料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績單接踵而至。

而且他的科技創新成果大部分都在實際生產中得到了轉化和應用,到今天已經有60多項新技術、新產品得到產業化應用。比如,圍繞生態智能化研發的清潔配套生產技術,相比傳統的紡織技術,減少用工22%,生產效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18%,綜合運行成本降低20%以上;再比如,他研發的新產品從原料應用到服用功能各方面集成創新,極大地挖掘了產品性能與用戶體驗的最佳結合,可提附加值高10%以上。
陳超在紡織科技領域的創新和實踐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行業的科技進步、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做出了較大的社會貢獻。陳超越來越忙,身上的責任也越來越大。今天的他已經褪去了年輕時的青澀,也已經從如意技術團隊的核心成員成長為如意棉紡技術研究院院長這樣的科技創新帶頭人,麾下有一支平均年齡30歲,充滿工作積極性和正能量的高素質技術團隊,這支團隊是他現在最“珍視”的東西。
從自己跟著前輩做技術,到自己帶領一群人做技術,這是一場接力賽,陳超成為了這一程接棒的人。
你問他,你現階段的夢想是什么?他未經思索直接道來:“夢想有很多啊,比如繼續為紡織科技進步做出自己的更大的貢獻,比如給消費者帶來具有科技感的紡織新產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他沉思了片刻補充了一點:“還有就是,為行業和企業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和后備力量!
建設如意棉紡技術研究院,陳超費了很多心思。他延續了如意嚴格甚至苛刻的技術團隊文化,從專業技術學習提升和技術文化素養教育兩個方面打造團隊的基本素質。在工作標準上從不放松,帶領著這群年輕人立足全球新技術前沿,研究行業發展趨勢,深入市場、接觸客戶、鉆研產品;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深入生產一線,共同分析工藝難題、攻克技術障礙。如果有“掉隊者”在工作中出現不嚴謹、不認真、敷衍懈怠的行為時他會立即糾正,甚至給予嚴厲的批評教育。當然,在工作之余,他也會轉變角色,像家長一樣,通過面對面或工作群的形式,與這些年輕人溝通談心,用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告訴他們技術研究的心得體會,教他們如何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樹立正確的事業觀等......

說道這支年輕的隊伍,陳超有些動容:“其實有時候想想,我也會反思,是不是對他們太過嚴苛了.....”這也是陳超全程采訪露出的唯一一次略微有些激動的神情。他沒有繼續展開這句話背后的故事和深意,我們不知道他和這支團隊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難以與外人道之的故事,但我們可以肯定,他對于這只團隊一定寄予了極高的期待!拔蚁M谌缫饷藜徏夹g研究院的每一位成員都能把技術創新當成自己的使命與責任,盡快成長為在企業、行業可以獨當一面的高技能人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最后,我問他,對于這支年輕的團隊,你最看重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的什么品質?他頓了頓,說道:“還是對紡織行業的這份熱愛吧!
如意精品紗:永不言最,追求卓越
山東如意是毛紡起家,在行業內最富盛名的是他們的精品毛紡紗線、面料,但其實早在2007年前山東如意就著手進行了棉紡織的布局和發展。日前,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發布“全國棉紡織行業營業收入百強榜單”,山東如意棉紡版塊業務位列第三,僅次于魏橋、天虹兩家老牌棉紡龍頭企業。
2020年5月份,山東如意集團提出做“如意精品紗”的戰略構想,而陳超因為突出的個人能力和豐富的紡紗技術創新經驗,挑起了這個大梁。陳超告訴記者,李冬梅執行總裁在創新投入方面從不計較,給予了人財物力的極大支持,讓他能夠專心致志做項目。當然,陳超也不負期待,組織團隊展開技術攻關,很快“如意精品紗”就成功投入市場,一炮打響,成為了市場炙手可熱的新產品,得到眾多中高端品牌商的認可。記者了解到,今天在市場上,如意精品紗就是山東如意棉紡產業的一塊“金字招牌”,完全免檢,而且是預付定金,延期交貨。甚至有些面料客戶直接將如意精品紗作為他們對品牌商宣傳的賣點,如意精品紗在紡織下游市場的影響力和認可度可見一斑。
跨越5%的“天塹”
如意精品紗究竟是一個什么概念?
眾所周知,對于棉紗質量的評價,國際通用的標準是烏斯特公報。一般來說,達到烏斯特公報的25%左右,就是行業中高端的水平。陳超告訴記者,如意精品紗就是要綜合水平達到烏斯特公報的5%,也就是說,高出現階段普遍認可標準的20%。這完全是國際一流水準的紗線。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5%的數字外行人不懂,但內行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沒有深厚的內功支撐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就猶如跨越“天塹”般困難。陳超告訴記者:“要實現這5%,意味著要對工廠的軟硬件進行系統性的升級,對紗線生產流程進行全面性的再造。涉及百余項控制要素,比如原材物料、設備運行、環境控制、人員培訓、操作管理、檢測把關等等......”
如意精品紗就是要挑戰當前中國紡紗技術的最高水準!斑@個確實比較難的,”陳超說道,“但是我們愿意去做。因為如意毛紡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但是我們的棉紡只有十余年的歷程,還沒有能夠實現毛紡的技術水準,集中精力提升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走出一條高端化之路,這個目標如意絕不動搖!
陳超告訴記者,在辦公室里是無法實現精品紗的,面對諸多影響因素,近一年的時間他都在寧夏如意、南疆如意的的生產線上,跟著技術質量團隊一起,針對細節一個一個的研究,體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失敗了之后再論證再實驗,可能還會失敗,那就再總結再分析,繼續找問題的根源......

面對失敗是科研工作者的常態。在陳超看來,你既然選擇了技術創新的崗位,你就必然需要去承受這種挫折,甚至有時候不被外界所理解!坝龅嚼щy時你要有一顆堅定的心,你要相信,技術沒有一帆風順的,但技術也沒有永遠不被攻克的!边@種信念感帶給了陳超極強的力量。
憑借著一遍一遍不放棄、不妥協的精神,如意精品紗線終于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而且,因為高端的定位、高端的用戶,如意精品紗的毛利比常規品種高出10%,實現了科技創新創造價值。更重要的是,它以點帶面,帶動了如意其他產品品類的質量提升,強化了如意高端紗線的品牌形象。
技術工作永遠沒有終點
“紡織是我國傳統的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美化人民生活的時尚產業,也是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具有光輝的燦爛歷史,也有首當其沖的社會擔當,更有美好的未來前景!边@是陳超眼里的紡織工業。
陳超告訴記者:“如意棉紡紗線每年都會推出近600個花色的新產品,隨著推廣模式和服務模式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客戶了解到了我們的新產品,收到了良好的反饋與評價,成為了集團業務增長的新亮點!钡,現在以及未來,人工、原料、能源等等因素都給紡織業發展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必須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不斷的加大投入力度,尋找新方向、新路徑。

“我也經常跟技術團隊說,技術工作,永遠不能滿足現狀,要向前看,永遠有值得提高的空間,永遠有值得去做的工作!标惓f道,對于未來如意棉紡產業的發展,陳超表示:“一定是圍繞著品質的穩定與提高、品種的研發與完善、品牌的建設與提升繼續進行技術創新工作。尤其是在質量上繼續不斷完善體系與制度,抓嚴、抓實、抓細質量品質的各項影響因素,始終保持如意紗線品質的領先地位!”
如果說,“青年”、“紡織”、“科技進步獎”、“高級工程師”這些關鍵詞構成了陳超外在的輪廓,那么他的成長故事所投射出的“熱愛”、“熱情”、“專注”、“執著”、“創新”等等品質,以及對待產品的一顆匠心和對精益求精的追求,才是一個杰出紡織科技工作者的真正內核。

記者手記
下了高鐵大約40分鐘的路程就可以到達山東如意總部的科技藝術中心。這棟建筑由清華大學設計團隊操刀,曲線型的玻璃墻面優雅的圍合在建筑外圍,正紅色的“如意”LOGO成為整面玻璃墻唯一醒目的焦點。大氣簡約的氣質無不傳遞著這家企業極高的審美與自我要求。
由于長期以來給外界的高水準印象,使得來山東如意采訪一直是一件倍感壓力的事情,曾經是,當下更是。在來山東如意的前幾天,關于企業“跌落神壇、負債數百億、即將破產”的流言網絡滿天飛,而這已經不是如意第一次被卷入這樣的輿論氛圍中了。想了很久,我問陳超,面對這樣的新聞你們會感到壓力嗎?陳超非常輕松的笑了笑,說:“壓力如果頂在頭上是滅頂石,踩在腳下就是墊腳石,壓力有多大,我們前行的動力就有多大!
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使得山東如意一鳴驚人,成為紡織行業最為出圈的企業代表。隨之而來的曝光度和追捧都讓山東如意背負了許多有關行業崛起的光環,同樣的,在近兩年對于其債務問題的關注度也較其他企業更高一些。然而,在野蠻粗暴的債務、破產等流言的裹挾之下,大家都似乎忘記,或者是回避了山東如意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高光時刻”,在其之后的十幾年里,全紡織服裝行業只有兩個項目獲得了同等級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個是碳纖維一個是筒子紗染色。
在陳超的采訪中,有一句話我印象深刻,他說,做技術是沒有一帆風順的,其實做企業也一樣。我們必須承認,山東如意正處于低谷,但是看一個企業、或者是企業家的眼光、格局、意志力和智慧,能從其順境看,更要從其逆境看。順境固然能看得出企業的品質和才能,但逆境更能照見企業的極限求生的品質和能力。
逆水行舟,對人的意志和智慧的要求更高,要克服逆境的阻力,需要付出更大的氣力,而且,在很多時候,往往不是能一次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同時考驗的也是企業對所處行業的熱愛與赤誠。
山東如意的人告訴我,就在我來的前一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邱亞夫帶領他們學習了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邱亞夫說,總書記有句話他深受感觸:“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弊蛱、今天、明天六個詞飽含了太多故事和情感。
當下,邱亞夫正帶領著山東如意在逆境跋涉,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戰斗,更關乎企業數千員工的命運。而我們期待如意這樣有著深厚技術積累、行業積淀的企業,涅槃重生的那一天。 |